在越南处理进口机械维护合同纠纷

当企业从国外进口机械设备并与供应商或服务提供方签署维护(保养)合同时,合同纠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。一旦发生纠纷,解决过程要求企业深入理解越南最新的法律规定、制定稳固的合同条款,并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。本文分为两部分:签订合同时需了解的法律要点发生纠纷时的处理步骤

1. 签订进口机械维护合同时需了解的法律要点

在与服务提供商或外国制造商签订合同前,进口企业应注意越南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,以确保合同具备法律效力。

1.1. 进口二手机械设备的条件及其对维护合同的影响

根据政府第18/2019/QĐ‑TTg号决定(以及第28/2022号修正决定),进口到越南的二手机械、设备、生产线必须符合关于设备使用年限、技术标准、能耗水平、剩余性能、安全标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。

如果设备超过法定年限或性能低于规定标准,企业可能需申请特殊许可或进行额外的技术评估。

在海关环节,如合同约定使用进口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并再出口,还需遵守越南关于临时进口再出口的规定。第3143/TCHQ‑TXNK号公文对此有明确指导。

1.2. 近期关于保修、维护责任与消费者权益的规定

《202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(自2024年7月1日起生效)规定:若商品、配件、部件享有保修,企业必须公开披露保修政策,包括保修期限、范围、方式及免责情形。

在维护服务合同中,应设有明确的保修条款,例如:服务方承诺在设备存在故障时负责维修或更换配件,明确保修期从何时起算(如自验收日起),保修内容(如修复故障、更换零部件)以及不适用保修的情形(如使用方操作不当、使用环境不符合要求或设备自然磨损等)。

此外,若设备最终用于消费用途或合同涉及消费者因素,根据《202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消费者的权利将受到更严格保护。

2. 发生进口机械维护合同纠纷时的处理步骤

当合同履行中出现问题,如未按约定维护、配件不合格、服务方延误或维护后设备再次出现故障,企业应按照清晰的流程及时行动以维护自身权益。

2.1. 从合同签订初期就做好预防准备

以下是一些减少纠纷风险的预防措施:

  • 明确合同条款
    明确规定服务范围、配件技术标准、更换部件责任、维护后设备的性能要求;
    明确保修承诺、保修期限及验收标准;
    明确争议解决机制(调解、仲裁或法院)、适用地点和法律(尤其当合同涉及外国方时)。

  • 妥善保存资料与证据
    包括进口发票、检验证书(若为二手机械)、维护前设备交接记录(含状态描述、图片/视频)及维护后的验收报告。

  • 采用仲裁/多层级争议解决条款(如适用)
    商业仲裁是许多企业偏好的方式,因其程序快速且更具保密性;
    可采用多层级机制:协商 → 调解 → 仲裁/法院诉讼。

2.2. 纠纷发生后的具体应对步骤

  • 发出纠纷通知与履约请求
    向对方发送正式函件,要求其履行维护义务或修复故障;
    如有需要,可申请第三方机构对设备进行鉴定,以确认故障、磨损程度及维护后性能。

  • 协商/调解
    安排与服务方会谈,结合证据(交接单、验收记录、图片/视频、邮件等)说明问题;
    若合同包含调解条款,也可通过商业调解中心或独立中间方进行调解。

  • 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
    若合同包含仲裁条款,可依据《2010年商业仲裁法》提起仲裁(例如自由选择仲裁员、地点及适用法律);
    若无仲裁条款或仲裁无法实施,则可向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

  • 要求赔偿损失
    如:设备提前损坏、性能下降、产能受损、修复成本增加等;
    同时可要求赔偿延迟付款的利息及其他合理开支。

  • 执行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
    获得生效的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后,若败诉方不主动履行,可依据越南相关民事强制执行程序执行裁决。

3. 结语

进口机械维护合同纠纷往往涉及技术标准、配件质量、设备性能、保修责任以及进出口、海关等多个法律环节,处理起来较为复杂。然而:

  • 企业应在合同初期就设定明确条款,特别是强有力的保修条款,并选择适合的争议解决方式(协商/调解 → 仲裁/法院);

  • 纠纷发生后,及时通知、收集证据、申请鉴定、启动法律程序(尤其是仲裁)将有助于更有效地保护企业合法权益。

联系 DEDICA 律师事务所,获取专业法律建议!

📞 DEDICA 律师事务所服务热线:(+84) 39 969 0012(支持 WhatsApp、WeChat、Zalo)

🏢 总部地址:胡志明市春和坊武文坦街144号(胡志明市第三郡武氏六坊武文坦街144号)

🕒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(8:30 – 18:00)

📬 欢迎立即联系DEDICA律所,享受首次免费法律咨询服务!

Previous
Previous

越南国际运输合同纠纷解决流程

Next
Next

跨国消费品分销合同纠纷在越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