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越南转让蘸料品牌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?
鱼露、蘸料品牌既是越南饮食文化的象征,也是食品企业的重要知识产权资产。企业在寻求扩张或重组时,品牌转让是一种战略选择。但如果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,交易可能面临高风险与纠纷。
正确理解餐饮品牌“转让”的内涵
品牌转让(商号、标识、口号、包装、配方等)不仅是交付一个“名称”,而是将已注册或实际使用的知识产权进行让与。对与质量和消费者信任高度绑定的鱼露、蘸料产品而言,更应谨慎操作。
转让前须确保品牌已获得合法保护
在谈判前,应取得由越南国家知识产权局(IPVN)签发且有效的权利证明,包括:
已注册并在有效期内的商标;
不存在进行中的权属争议或投诉;
与同类商品中的他人商标不相同或不致混淆。
未注册的标识几乎不具备可转让的法律效力。许多小企业或家庭作坊仅凭惯用名称经营,未完成注册,遇争议时极易丧失权利。
签订明确的转让合同并办理登记
条件具备后,双方应签署商标转让合同,明确:
转让方与受让方;
转让标的(如涉及多项知识产权需逐一列明);
转让范围(全部/部分地域、期限等);
转让价款与支付方式;
转让后的不争议/不挑战承诺。
合同签署后,应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转让登记,使其对第三人发生效力并受法律保护。实践中常遗漏此步,导致受让方不被认可或遭他人异议。
是否一并转移配方与厂房?
本行业价值不仅在名称,还在配方、工艺、人员、渠道与长期信誉。需明确:
是否转移商业秘密/技术诀窍。如是,应在附件中细化技术手册、质量检测、人员培训协议以及转让方的保密与不再使用承诺。
是否包含工厂/车间等实体资产。如包含,交易性质可能上升为资产转让甚至并购,涉及合同类型、税负与政府审批。应当就合规与税务优化方案征询专业意见。
税负与财务义务
无形资产(商标)让与通常需缴纳企业所得税,并在包含配套服务时可能涉及增值税。双方应:
明确税款由谁承担;
合理评估交易价格,避免被从价调整;
准备完整凭证以支持税前扣除或优惠。
务必做品牌法律尽调
受让前应开展尽职调查,核查:
是否存在争议或无效程序;
是否被第三方未经许可使用;
是否受独家经销/代理合同约束;
目标出口市场是否已注册?
尽调可避免“买进法律风险”或后续被宣告无效。
鱼露/蘸料品牌转让的实务建议
谈判前先行法律咨询;
使用具备担保与争议解决条款的规范合同;
向知识产权局办理转让登记;
盘点相关权利(包装商标、标识设计、域名、社媒账号);
审视经销权与食品安全许可证,必要时重新办理。
蘸料品牌转让牵涉名称、信誉、配方与渠道,体系复杂。为保障权益、降低风险,应在专业律师协助下规范推进。
联系 DEDICA 律师事务所获取专业法律意见!
热线:(+84) 39 969 0012(WhatsApp/WeChat/Zalo)
地址:胡志明市第三郡武文坦街144号,武氏六坊
时间:周一至周五 8:30–18:00
首次咨询免费,欢迎预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