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依法解雇员工并避免劳动争议

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,解雇是最严厉的纪律处分形式,往往带来法律和企业形象上的重大影响。那么,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合法地解雇员工?如何避免因处理程序错误而引发法律风险?DEDICA 律师事务所将在下文中为您深入解析。

依法解雇的法律依据

许多企业认为,只要员工无故缺勤,就可以立即解雇。然而,《劳动法》对解雇的条件、程序和步骤有着严格的规定。如果处理不当,企业可能会面临申诉、长期纠纷,甚至被判决解雇无效并承担赔偿责任。因此,了解法律依据是保护企业自身的第一步。

现行劳动法下的解雇条件

根据《2019年劳动法》第125条规定,如果员工“在30天内累计无故旷工5个工作日,或在365天内累计旷工20个工作日”,企业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。

但企业必须满足以下几点:

  • 员工的违规行为明确且有证据支持,如考勤记录、确认书;

  • 该行为属于企业已制定并备案的劳动规章中严重违规的情形;

  • 员工的缺勤不属于“正当理由”(如生病、自然灾害、直系亲属去世等);

  • 解雇流程符合《2020年第145号法令》规定,包括:通知、召集、会议(员工、工会、证人三方参与)、会议记录,以及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正式决定。

真实案例带来的启示

2021年在平阳省的一起案件中,法院驳回了员工的诉讼请求,认定企业的解雇合法。该员工拒绝接受其曾通过合同附录主动申请的工作调动,企业多次发出通知并组织会议记录全过程,最终在员工未配合的情况下依法解雇。

尽管员工称其仍在代表处上班并未旷工,但法院采信了企业提供的证据(通知、会议记录、协助单位确认等),这也强调了一个法律原则:员工拒绝接受合法工作安排的行为可视为擅自离职。

企业在解雇员工时需注意的事项

解雇不仅是一项人事决策,更是带有法律效力的行为,稍有不慎将对企业造成长期影响。为了规避法律风险,企业应主动完善内控制度,保存好证据,并在处理过程中保持透明。以下是企业在作出解雇决定前需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:

1. 完善劳动规章及处理流程

  • 明确列出可导致解雇的违规行为;

  • 定义“无故缺勤”和“正当理由”的区别;

  • 制定清晰的处理流程:通知、召集、会议、会议记录及正式决定。

重要的是,劳动规章需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方具有法律效力。

2. 确保工作评估与调动过程公开透明

  • 所有岗位调动及工作安排应以书面形式通知;

  • 建立公平公开的评估机制,并听取员工意见;

  • 如员工反对,应邀请工会或第三方参与会议,以确保程序合法。

3. 完整保存所有相关证据资料

企业常见的失误是资料不完整,导致法庭上无法有效证明员工违纪行为。应保存以下文件:

  • 劳动合同、附录、劳动规章;

  • 岗位通知、工作邮件;

  • 考勤记录、违规确认书、会议邀请;

  • 会议纪要、正式解雇决定等。

所有文件应由有权人、工会及员工签字(如员工拒签,须在文件中注明)。

DEDICA 律师事务所 —— 企业解雇处理的法律顾问

解雇是一个敏感且法律责任重大的行为。DEDICA 律师事务所已帮助众多企业建立合规的人事管理体系,并依法妥善处理员工纪律问题及劳动争议。我们深知,每个案件都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问题,需要专业判断与务实应对。

📞 咨询热线: (+84) 39 969 0012(支持 WhatsApp、微信、Zalo)
🏢 总部地址:胡志明市第三郡 Võ Văn Tần 路144号
🕒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(08:30 – 18:00)

Previous
Previous

越南妻子在越南单方面离婚外国丈夫

Next
Next

在越南与外国人离婚并涉及子女抚养权争议:谁占优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