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外国员工协商薪资的法律注意事项
在招聘外国员工时,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通常会关注薪资、福利、工作签证或工作许可等明显问题。然而,一个容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细节是离职补偿金。无论是越南籍员工还是外国员工,这项权益都受到越南法律的严格保护。如果企业未在初期纳入这项成本,可能在解除合同时陷入被动。
DEDICA 将帮助您梳理关于外国员工离职补偿的重要法律规定,并分享实务经验,协助您合法、透明且具策略性地处理人力问题。
外国员工有资格领取离职补偿金吗?
许多企业误以为外国员工因“合同期限短”或“为期工作”而无权获得离职补偿。这是错误的。
根据《2019年劳动法》第46条规定,任何员工——包括外国人——在以下情况下都有资格获得离职补偿:
连续工作时间满12个月;
劳动合同合法终止(非因被解雇或无正当理由自动离职);
工作期间未缴纳失业保险。
例如,与外国员工签订了24个月劳动合同,到期未续签,若员工未缴纳失业保险,仍可享受离职补偿——这在实际中非常常见。
如何正确计算离职补偿金?
法律规定的计算方式如下:
离职补偿金 = 半个月工资 x 实际工作年限
其中:
工资为合同解除前连续6个月的平均工资(不含奖金及不固定津贴);
工作时间为实际工作时长扣除缴纳失业保险的时间。
举例:一名外国专家在企业工作3年,未缴失业保险,月均工资为6,000万越盾,企业需支付:
1/2 x 60,000,000 x 3 = 90,000,000越盾
若企业未在预算或合同中考虑该项支出,解约时可能措手不及。
合同谈判中将责任与权利挂钩
为避免纠纷和维护企业声誉,人力资源部应与法务密切合作,从一开始就在合同中纳入离职补偿条款。建议如下:
明确适用条件:适用于未缴失业保险且工作满12个月的员工;
基于基础工资计算,不含奖金或合同外津贴。
此举不仅可避免未来冲突,也提升合同的透明度和专业性。
常见争议与预防方法
实际中,很多企业即使“双方同意解除合同”,仍遭遇外国员工要求支付离职补偿的投诉。原因在于:企业无法证明曾经提及或支付此项费用。
常见问题包括:仅口头约定,或未详细书面记录。
预防建议:制作详细的合同终止记录,双方签字,并注明已支付的项目(是否包括离职补偿)。
有些案件中,法院甚至判决企业必须支付该费用,即使已有“私下协议”,因协议不明确或违反法律规定。
HR需准备哪些事项以合法且人性化地处理离职?
终止外国员工合同时,应:
检查其是否符合离职补偿资格;
核实是否曾缴失业保险;
准备完整的合同终止文件及签名确认;
保存好协议、通知和付款凭证等资料。
通过全面准备及法律专家协助,企业可降低法律风险,建立透明、合规的工作环境。
在国际化浪潮下,外国员工在越南企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全面理解并履行其法律权益,不仅是合规要求,更体现企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责任。
正在寻找合规透明的外国员工合同解决方案?
DEDICA愿为您提供从起草、审核、协商到解决法律问题的全方位支持。
📞 热线:(+84) 39 969 0012(支持 WhatsApp、微信与 Zalo)
🏢 总部:胡志明市第三郡 Võ Văn Tần 路144号
🕒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(8:30 – 18:0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