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越南解决出口农产品包销合同中的争议
在出口农产品日益受到重视,以及越南更深度参与国际供应链的大背景下,出口农产品包销合同对生产者——从农户、合作社到企业来说——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。但是一旦发生争议——例如质量、数量、交货时间、付款条件等问题——清楚了解解决方法与最新法律规定,将有助于更好地维护权益并减少损失。
以下是越南法律来源和最新法律实务中汇总的一些实用见解,关于如何有效解决出口农产品包销合同中的争议。
1. 法律依据 & 常见争议类型
1.1 相关法律规定
法令 98/2018/NĐ‑CP:鼓励农业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合作与联结政策。根据该法令第 15 条,在联结合同中发生争议或违约(包销属于联结的一种形式)时,当事方可能会面对多种处理方式:被强制履行合同、合同违约罚款、暂时停止、暂停、取消合同、被要求赔偿损失等。
2005 年《商法》(如有修订或补充):其中第 317 条规定商业争议的处理方式——包括协商、调解、仲裁或法院诉讼。
2015 年《民法典》:在第 420 条中规定“基本情形发生重大变化”(hardship)的情形,允许利益受影响方在遇到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的重大变动时,请求修改或终止合同。这在包销合同中,如果发生自然灾害、疫病或出口政策突变影响国际环境时,非常可能适用。
2010 年《商业仲裁法》 和 2015 年《民事诉讼法》:有关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条件与程序;以及合同争议在法院中的民事诉讼程序。
1.2 出口包销合同中常见的争议类型
产品质量:农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,化学残留超标,未满足进口市场的食品安全或卫生要求。
数量 / 重量 /损耗标准:买方未接收承诺数量,或对损耗、容错重量有异议。
付款 / 财务问题:付款拖延;付款方式变更(如信用证、国际汇款等);汇率冲突;运输费用、保险费等费用归属问题。
交货时间 / 物流问题:交货延期;运输过程中问题;收储、保管;采后保鲜保存不当等。
出乎意料的政策 / 国际贸易风险:关税变动;出口或进口控制;国际市场波动;进口国出台新规(例如欧盟、美国等)。
对技术支持 /投入的承诺:企业承诺提供种子、肥料、养护技术,但未履约或履约不当导致生产损失。
2. 争议解决方式与应用须知
2.1 协商与调解
协商 是第一步、最简单的一种方式——双方坐下来交换意见,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,无需第三方参与。优点是速度快、成本低、能维护合作关系。
商业调解:通过预先约定的中立第三方(个人、组织或调解员)来进行。根据商业调解法(通过法令 22/2017/NĐ‑CP),调解应遵循自愿、保密、公平原则。
在包销合同中使用这两种方式时的注意事项:
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若发生争议,应先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。
若协商/调解成功,应制作清晰的书面纪要(会议记录),由双方签字,并保存相关证据,以备将来仲裁或诉讼使用。
发起协商/调解的时间应尽早,一旦出现合同违约迹象(例如买方不收货、产品质量不达标等)。拖得太久可能会丧失证明优势,影响起诉时效。
2.2 仲裁
如果包销合同具有国际元素,或合同方为大型企业方,通常会在合同中约定国际仲裁或国内仲裁中心。2010 年《商业仲裁法》允许在合同中写入仲裁协议。
仲裁的优点:程序相比法院更快;保密性好;更易聘请有经验处理国际争议的仲裁员。
不足之处:成本可能比协商或调解高;需明确仲裁中心、适用法律、语言、仲裁员选择权;若需翻译或聘请外律师,费用也会增加。
2.3 法院
如果合同中没有仲裁协议,或对方拒绝执行仲裁协议,或仲裁裁决无法执行,那么法院就是最后手段。
出口包销合同争议可以在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
根据 2005 年《商法》第 319 条,商业争议的诉讼时效为 2 年,从权利或利益被侵犯之日起算。
如果争议还涉及民事范畴(比如合同外的损害赔偿),则可能适用《民法典》,其民事一般诉讼时效是 3 年。
3. 应对策略建议 & 实践经验
以下是生产者、合作社或企业在出口包销合同中若发生争议时,为有效处理应采取的具体步骤与经验分享:
从一开始就拟定严谨的合同
明确质量标准、检验方式、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方式,包括技术内容及检验费用的承担方。
明确付款条款:截止日期、付款方式(如开信用证、国际汇款)、银行或海关费用由谁承担。
明确争议解决方式(协商 / 调解 / 仲裁 / 法院)、仲裁中心或法院所在地、适用法律、执行地点。
包括变更情形 / 不可抗力 / hardship 条款,以降低遭遇自然灾害或国际政策突变对出口影响的风险。
收集完整的证据
保存合同、附件、电子邮件沟通记录、交付产品的记录、质量、运输、付款的相关凭证。
记载异常事件:自然灾害、疫病、环境变化、法规变动、边境封锁、出口税变动等,可引自政府机构或公开通报。
优先考虑调解与协商
因为在农产品包销合同中,生产方通常希望维持长期合作关系,避免高额成本与失去市场风险。
若买方沟通困难,可借助中立第三方(例如技术咨询机构、合作社、地方政府)作为中介。
审查仲裁协议(如有)与适用法律
若合同选择国际仲裁,要注意仲裁裁决在进口国的执行,以及翻译费 / 外国律师费等额外成本。
若选择适用越南法律,则要确保合同中的义务与出口相关的要求(如食品安全检疫法、环境法规、输入国标准)相兼容。
在必要时向法院起诉 & 注意时效
清楚商业争议的诉讼时效为 2 年(根据商法)。若争议扩大到合同外的民事赔偿,可能适用民法典中 3 年的时效。
在提交起诉书之前,应准备好所有材料:合同本、违约证据、报价单、发票、先前协商/通信往来记录等。
国家支持政策
对于由国家预算支持的联结 / 包销合同(例如按照法令 98/2018/NĐ‑CP),若一方违反联结项目,在被认定违约后可能受到更严厉的处理 —— 如失去优惠、在以后五年内不能参加激励政策等。
企业或合作社应了解这些优惠/支持政策 — 确保联结合同满足质量、食品安全、环境保护、必要登记与认证等要求,以免在发生争议时失去权利。
4. 结论
在出口包销农产品合同中发生争议是可以预期的 — 但如果在法律上做好准备,证据收集充分,并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,则完全可以把损害降到最低,并有效处理。
如果你是签订包销合同的生产者、合作社或企业,请确保你的合同:
有明确关于质量、付款、交货和国际条款的规定,
在争议发生时准备好采用调解或仲裁方式,
了解最新的法律政策,如法令 98/2018/NĐ‑CP、商法、商业仲裁法、2015 年民法典等。
联系 DEDICA 律师事务所,获取专业法律建议!
📞 DEDICA 律师事务所服务热线:(+84) 39 969 0012(支持 WhatsApp、WeChat、Zalo)
🏢 总部地址:胡志明市春和坊武文坦街144号(胡志明市第三郡武氏六坊武文坦街144号)
🕒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(8:30 – 18:00)
📬 欢迎立即联系DEDICA律所,享受首次免费法律咨询服务!